<h1>第四九八章 國不離則靈不棄(八)</h1>
看著荷樂公主步伐不穩,心神不寧的離開,莉雅內心很不好受。
和親
古代中原王朝的和親都是一場國家政治與利益的交換與緩衝,若國家武力強盛的,可有招安攏絡之意,若國家武力不張,則犧牲一人能救國家。
在一般人眼中,在史書上記載。和親,實乃為國為民的大義,也是為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然而,無論說的再好聽,對於和親的每一位公主而言,前往與異族和親都是一場生死與屈辱之旅。
漢的王昭君,唐的文成公主,能夠受到異族居民的喜愛,最終還能保有公主的尊榮與光鮮,得到好下場的是極少,如解憂公主般四朝三嫁,七十得還,已經是不錯的下場了。
大多的下場,不是被處死、就是燒死、被強三女、被搶劫、被貶為奴隸,甚至交戰之際被推出去祭旗的都有。
若是國家強盛,兩國關係又未那麼緊張,那麼好下場的機會還很高。但很不幸的,蘇玉蓮所在的宋朝與所要和親的燕遼,都構不上這兩個條件。
曾經宋朝和燕遼確實是兄弟之邦,古早之間有過多場戰事,但在自兩國自定下宋燕之盟後和平相處了百年之久,期間,宋與燕遼的官方文書一律不稱國名,燕遼對宋稱南朝,宋對燕遼稱北朝,兩國皇帝以兄弟相稱,其親密程度可見一班。
這樣的好關係直到後來燕遼北方的津國崛起。
也不知當時皇帝宋輝帝怎想得,或許是野心爆發,也或許是贈恨每年要贈與燕遼的歲禮太多,好大喜功的他採取了遠交近攻的政策,偷偷聯絡了津國訂立海上之盟一起聯合對燕遼作戰。
當時的燕遼忙著與津國作戰,沒想到他的兄弟之邦撕毀盟約,發動襲擊。
最終燕遼遷都,國土損失了二分之一。
單從這樣來看,結局很完美,畢竟宋朝也瓜分了一部分的土地,每年也不用再繳納龐大歲禮。
然而宋朝其實也沒有什麼好下場,因為戰爭結束後他北方的鄰國從燕遼變成津國,而津國的野心可不止於此,何況在與宋伐燕遼之戰中,發現宋軍的軟弱無力,更是增長了野心。
三年後,津軍南下,直搗京都,再加上其中宋輝帝神奇的Cao作,本來只是南下掠奪的津軍竟直接佔領了京都。
最後津軍俘宋輝、崯二帝及大批宋太宗一系的皇族被擄,至此西宋亡。
要不是後來當時與南方蚩苗人作戰的宋室宗親,宋世祖宋光武帝趙秀,急忙趕迴力挽狂瀾,整個皇室都要成為津國奴隸了。
縱使如此,此事還是被稱為輝崯之恥,視為國恥,這其中不單是京都被破的原因,更是因為一國之君宋輝帝在敵國為求活命的恥辱之行。
宋輝帝為了過上好日子,跪拜他祖,將賣女售妻之事,美其名為和親,甚至上表謝恩說:‘我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
當下知曉宋輝帝的行徑後,宋武帝爆走了。
“賣女求榮之事,竟冠以和親美名,此乃滑天下之大稽。然,朕不想,趙吉之恥不止於此,不覺恥辱於天下,還引以為榮,朕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當時的宋武帝氣的都直呼宋輝帝名諱了。
後來宋武帝在宋輝帝死後,直接定其廟號(注)為幽,史稱宋幽宗,意指他和周朝亡國之君週幽王一樣昏庸無能,可見其心中之怒意。
也因為此事,宋武帝非常反感和親,至東宋開始,就再也沒有和親之事了。
直到今日。
“秀兒,若是知道後代墮落之此,不知妳是否會氣得從皇陵裡爬出來?”
莉雅搖著頭說道。
當年聯津伐燕,換來首都被破的下場。
如今是要聯燕伐津,那下場又會是如何呢?
※※※
違背祖訓對於皇帝趙昀而言自然不好受,不是在良心方面,而是在史書上的記載不會那麼好看。
無論文人是如何在這詞上冠上多少華美言詞,都無法掩蓋其背後是靠女人犧牲換來緩衝的窩儾事實。
但沒辦法。
津兵南下連破數城,若不是當年秦皇漢帝修建的長城尚在,據地形要地而守之,加之忽有奇能異士冒出協守,否則可能就要直搗京城了,重現輝崯了。
這與輝崯之恥相比,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更何況義成郡主又不是他的親生女兒,到時候聯盟事成,共取津國之地,史書上只會注重在他的功績之上。
遙想當年漢高祖劉邦被困平城,與匈奴約為和親,從此解了白登之圍,開創了和親政策,又有何人說其不是。
皇帝想得很好,然而他今天注定要犯太歲。
因為義成郡主和親途中,在境內遇到匪徒全軍覆沒,和親隊伍無一人生還。
若是出了國那還好說,但問題是和親隊伍是在大宋領地內被滅,而且和親隊伍裡還有燕遼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