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版主

喜欢本站请下载app,无广告阅读

chahua篇:作賊喊捉賊,誰是假新聞始祖

+A -A

過,一年當中,打壓國民黨的成就即使斐然,台灣社會卻自此陷入仇怨深淵,藍綠撕裂,尋隙洩恨之事端四起,網路上惡毒叫罵廝殺,多處銅像人頭落地,台灣幾乎已成為一個另類的IS國度。

    即使不至於像伊斯蘭國,因信仰、族群之差異而相互屠戮,綁架殺頭之恐怖主義如病毒般擴散,蔡英文上台之後的這一年當中,公民彼此仇恨,怨毒語言網路洗版,銅像所在之處菜刀電鋸橫行,民進黨的「轉型正義」竟爾成為台灣社會騷動不安的源頭。

    何以致此?我們還是要回到前面所說的,蔡英文與她所領導的民進黨那種對於真實毫不在乎的態度。

    他們掌握權力之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鞏固權力,如何讓權力永續;而最簡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壓制異己,讓其喪失與我為敵的能力。

    「轉型正義」不是民進黨所獨創,世界上許多經歷過內戰、威權統治的國家,都有推動轉型正義的政策,非洲、拉丁美洲、東歐,都有鮮明具體的經驗和案例。

    甚至歐盟,在其外交政策和共同安全的政策上,也積極在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推動轉型正義概念的伸張。他們很清楚,要「預防衝突、管理危機,以及衝突之後之回復穩定」,轉型正義是必經之途徑。歐洲議會就曾經多次舉辦轉型正義的公聽會,邀請世界各地推動轉型正義的國家代表,到史特勞斯堡陳述案例,分享經驗。

    譬如,2006年的一次歐洲議會公聽會上,就請到盧安達、南非、波斯尼亞、摩洛哥、巴林等國的代表,前來報告轉型正義推行的狀況。值得注意的是,盧安達和波斯尼亞的代表都提到受害者人數統計的問題,即使經歷過那麼慘烈的種族屠殺的歷史教訓,受害者數目的統計,還是會淪為個別政黨、政客的「數字遊戲」。

    ▋  受害統計淪為數字遊戲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作為台灣轉型正義關鍵起點的二二八事件,受害人數的說法,從登記有案領取《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的死亡680人、失蹤176人,到2千、2萬,乃至10萬以上都有。由於此一事件牽涉到國民黨來台之後的功過,藍營傾向報少,綠營傾向報多,譬如藍營軍頭郝柏村堅持以領取賠償者為依據,少於千人;獨派王育德《苦悶的台灣》一書,則說是至少10萬人。

    做為轉型正義之起源的二二八事件都已經如此眾說紛紜,受害者之統計淪為黨派之間的「數字遊戲」,可見事實真相之探討,何其不易!

    值得關注的是,南非、秘魯等遭受過重大歷史苦難的國度,它們是以國家之力推動轉型正義的先行者。但是,這些國家推動轉型正義,都有一個關鍵的程序,那就是「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成立。他們很清楚,轉型正義要有公信力,真相的調查探索是先決的條件;而轉型正義的目的,不是冤冤相報,而是促進社會的和解,這既符合國家發展的利益,也是人性、道德的指標。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副主席博蘭尼(Alex  Boraine)在歐洲議會的轉型正義公聽會上指出,轉型正義有五個根基:

    1.國家必須堅定承擔責任,往法治國邁進,執行正義要有正當合法的程序;

    2.揭示事實,重建真相,同時也要重視受害者個人的陳述,追求正義的方法要與往昔的政治宣傳徹底決裂;

    3.和解不能只是消極的宣示,不能只是簡單的道歉,而是用心的介入和必要的犧牲;

    4.要致力於體制的改革,舊日壓制性的系統必須轉變,不能只是滿足於換了政府,換了頂頭的官員;

    5.對於受害者的補償必須切實到位,必須讓受害者有感。

    蔡英文政府執行轉型正義,夠高調,夠急切,夠犀利,然則,就上述這五個轉型正義的基本工作而言,民進黨究竟做到了多少?

    ▋  真實是邁向正義的的一步

    「祕魯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雷爾奈(Salomon  Lerner)是一位知名的哲學家,他說,轉型正義從真相的調查追索出發,並不只是要揭發濫權暴行,而是要更進一步去探究這些暴行的動機、決策的過程、倫理的抉擇,也就是讓我們切切實實地面對善與惡。從這個觀點來看,真相委員會的角色要追索的不僅只是科學上的真實,雖然這是基本的,而是還要更進一步探討那些惡行背後的意義,探討人性,探討那些人的道德觀是如何形成的。

    也因此,委員會不能只是關注到個人的命運遭遇,而必須深入探討,一個社會的道德法則是如何被侵害,如何被背叛的;也唯其如此,才能夠完整理解一個社會的體質,對症下藥,促成一個社會往健全和諧的方向發展。

    他更進一步指出,真實與正義是緊密相連的,真實是邁向正義的的一步。在真實的基礎之上,不僅是受害者有獲得補償的權利,施害者也要有獲得懲罰的權利,唯其正當的懲罰,才能夠給予他獲得救贖的機會。沒有真實,正義不可能!

    換句話說,不在乎真實的正義,不是正義!

    蔡英文和她所領導的


【1】【2】【3】【4】【5】【6】
如果您喜欢【好版主】,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