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55 傲慢与偏见
赵子悦来到公园,看见年轻女孩正蹲在草坪张着掌心的面包碎喂鸽子,还跟一个坐长椅晒太阳的洋人老太太随意的交谈。
因为是周末,公园里人chao拥挤,来游玩的人特别多。
抱歉,久等久等。我刚巧碰上研究所的事情耽误了些时间。
赵子悦几乎小跑过去,脚步匆匆地,惊飞了几只肥胖的白色和平鸽。
身后跟着小五年的男友德瑞,是个高大英俊的外国男人,看上去很年轻,大男孩模样。五官深邃,面相典型的白种人特征。
陈朱看着总觉得面善,眉眼间几分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彼此大概只有一面之缘,但免不了由赵子悦牵线,打了个招呼。
赵子悦歉意地低头看了看表,迟到了三十多分钟。
陈朱接过递交的物件时说没关系,并且体贴地表示理解。
旁边的老太太已经起身拄着拐杖跟陈朱告别。
陈朱目送她和买面包回来的老伴互相搀扶着走远了才离开。
三人一起漫步在人行道上。悉尼不算寒冷的暖冬里,太阳金色的光辉柔柔地洒在身上。
陈朱今天戴了顶贝雷帽,搭长裙,套着浅蓝的牛仔外套,显得格外的青春洋溢。
那种独属于那个年纪的鲜活明媚的美丽。莫说周围不少的被吸引过来的眼光,便是赵子悦看惯了也觉得晃眼。
细细打量来,好似比前几次见面又舒扬明快了许多。
过来人是很能确认这种不自知的,容光焕发的状态是缘于何的。
赵子悦忽然问:有没有想过申请来悉尼这边进修?我所在任教的学校,每年都有不少跟国内合作的交流项目。
悉尼最高学府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若以后到权威机构去发展,有了这层简历就很有竞争力。
陈朱因为另一层原因,应得很含糊,只说有在物色,还没决定好。
赵子悦的意思很明白,如今她们潜研的不过是分属生命科学领域里一个小小的分支。
随着科学界的不断变革和更新,相关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硕果累累,前景是可观的。
可以说,未来谁在这个领域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率先推动生命科学的革命。
然而国内资源技术和设备跟不上,起步太晚,对比现今的主流方向,高层的战略目光是从多方面考量的,自然不会注目于此。大中华家的政策扶持就显得极为保守,人才轻易就能埋没。
若高谈阔论,到哪里不是投身科学,造福人类?
若要认真讲前程的话,二八年华的大好年纪,可以选择的路太多了。
当然,赵子悦也只是站在朋友与惜才立场上的一个小小建议。
德瑞双手插着裤兜,不以为然的半开玩笑:你们国家总是以感性的目光来看待科技。这就显得十分虚伪了!既要远大的抱负,又抓着那多余的家国情怀不放。留在贫瘠至此的地方,拿什么发展?拿爱吗?
德瑞也是研究这个领域的,他的家庭庞大且在澳洲十分有背景,但赵子悦的家境也不算差,且是个有气性的女性,原来最是看不上他这种纨绔子弟的。
事实上,他跟赵子悦结缘也是因为工作上的交集。
以美澳日为首的组织机构拥有最丰富的经验,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依靠庞大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以及人才吸引,几乎垄断了整个领域。
至于种花家?只是个名词而已。
这也就为什么近年里许多留学的人才最后都流失国外。
这是现实,没有办法。
哪怕是从前的陈朱与吴潜也因此发生过争执。
吴潜认为技术前沿在国外,所谓韬光养晦,国内根本没有适合滋养这个领域的土壤,这不是单靠几个人就能改变的局面。日后真有适合的时机,再回来一展抱负才是正道。
而陈朱认为,国外进修只是提升能力的一种途径,时机应该是由自己创造,而不能只等着前人开拓。
她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上大学时因受到徐英的启蒙,对自己的职业憧憬才有了清晰以及肯定的认知,思想上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教授一直希望国内能独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打破国外垄断的技术壁垒。
可现状不过是靠着几位多领域发展的领军人物苦苦支撑着。
要舍弃所有光环,去当开拓者是需要勇气的,也要有最后会一事无成的准备。没有前人的铺垫,后人所期待的时机更不可能出现。
然而,吴潜的突然离去为这分歧划上句号。陈朱将其尘封,再也不用预想真到了那一日该如何选择的两难局面。
她是个执拗的人,若非心甘情愿,撞死南墙不回头。两个人在一起,很多时候反而是吴潜会先服软。但同时,陈朱也是个害怕亏欠的人,倘若吴潜拿前面这么多次的屈服与付出来换她答应到日本定居,才叫为难。
今天这样反而勾起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