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三百就三百,先把A类客户的店面给推广开了再说。张义仁在心里告诉自己。
给客户进行分类划分,是张义仁年前进入公司后进行的数据统计,郑州这边有一些连锁店生意是很好的,21年左右,阿利茄汁面还没衰落,姐弟俩土豆粉正红火,这些连锁品牌的店面,销量好的,一个月能销售果味nai品饮料好几百件,这些当然是公司需要着重维护的A类客户。
这世界的本质是一场交易,很多网络里开篇都是身为一个屌丝如何被人看不起,如何被人鄙视,其实这世界的本质就是这样,当你没有能力没有实力的时候,被鄙视被忽视是很正常的,就比如在商场上,你开的店面一个月才卖一两箱饮料,想拿到和人家月销售额一千箱的店面同样的待遇,觉得可能吗?
其实哪怕是张义仁之前被民哥看重,如果不是他表现出的担当和能力,民哥凭什么折节下交你一个小屌丝?还是那句话,做人不要怕被人利用,你最应该害怕的是,你连被利用的价值都没有。
而张义仁进入公司,让业务们去统计各个区域店面的销量情况,就是为了区分出重点客户和可培养客户,至于那些低端客户,张义仁准备让他们进行自然销售,政策的倾斜力度不会特别大。
其实在张义仁的计划中,区分客户类型只是步,而接下来对业务的要求才是第二部。
很多的年轻求职者觉得自己工作十分辛苦卖力,却迟迟得不到晋升,或者业绩怎么就上不去,一直搞不清楚原因,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于——很多人工作的时候做的都是无用功。
就比如这些业代,他们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的一个毛病是,容易感情用事,不够理智,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张义仁观察过,他们去这些终端餐饮店维护客户关系的时候,很多人都对那些销量很好的A类客户视而不见,或者根本不去维护,反倒是对B类和C类客户去的特别勤,而且关系也特别亲近。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那些销量好的A类餐饮店,人家每天都忙得不了(你一个小品牌的饮料人家都能卖那么好,自己家的主打餐饮如果销量差,那才有鬼了),而且大部分中国人都有这个毛病,一旦有点钱,就会忍不住趾高气昂起来。
这些年轻的小业务,去了A类餐饮店,受到的大多是白眼和冷遇,或者是呼来喝去的要他们帮忙,年轻人有几个受得了这种气的?人家店家可不管那么多,人家卖什么饮料都会很多,都会很赚,你一个小品牌的业务员来店里,还想得到礼遇,做梦去吧!
而那些B类客户和C类客户,因为生意不好,所以平日里没那么忙,再加上也希望多赚钱,就会对这些业务好很多,而且也会跟这些业务称兄道弟,拉拉关系。
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局面,这些业务很少去或者根本不去那些能够为公司带来大额销量的A类客户终端店,反倒总喜欢走街串巷的去那些销量很差的C类客户终端店,没事还坐店里一起抽根烟,聊上半天最新222。0㎡。
人都喜欢瞎扯淡,在一起聊天是很开心,可是销量上去了么?能给自己增加提成收入吗?这些年轻的业务是根本不会考虑的,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想不到。他们觉得那些A类客户去不去都能卖得很好,这些BC类客户,加把劲可能就销量上去了。可实际上,一个店面能够火爆起来,跟自身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做餐饮的,味道和形式就先天决定了一家店能不能火起来,那些开了很久都还火不起来的店面,基本上就没了火起来的几率。
这些业务的百分之八十的工作时间都被这些一个月销售不了几箱饮料的C类客户给占据了,那些A类客户很可能能够从一个月几百件饮料冲到上千件饮料的销售量,却会因为业务部不及时的访问,导致缺货,或者海报张贴不到位等种种原因,导致销量上不去。
你说这样的业务队伍,公司的饮料销量又怎么可能上的去?所以,张义仁在这次推广计划中,还给业务们做了硬性规定,A类客户,必须平均两天拜访一次,B类客户必须平均五天拜访一次,至于C类客户,拜访的时间周期是十天。
而且,张义仁还规定了拜访A类客户的时候,必须在非用餐时间,需要帮助客户整理货柜里的产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餐饮店搬一下东西之类的。
张义仁知道,这样硬性规定,肯定会让这些年轻业务们十分反感——这不是给人当孙子去了吗?这些年轻的业务们看到的永远都只是表面,而不是自身的利益。
所以,在贯彻这个规定之前,张义仁还特意给他们上了一堂培训课,课程的题目简单粗暴——我到底是在给谁赚钱。
张义仁就先给大家分析了这些业务们的工资组成结构,什么基本工资,全勤奖励,张义仁只字没提,主要给大家分析的是销量提成这一块,这些业务也都是按区域划分的,每销售出去一件饮料,他们都可以获得一元钱的提成,这个数目单看可能很小,可是如果量一大,那也是不得了的,如果自己区域内的A类客户,能够从月销量两三百件,发展到月销售一